私募基金行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在加速出清后稳步走上了规范化道路,尤其体现在私募基金的头部化发展趋势。
根据研究数据表明,截止2019年年底,私募基金中存在着许多非常优秀的基金管理人,这些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资产规模都在100亿人民币以上,占比高达32.38%。其次,则是资产规模处于50亿至100亿人民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占比达到15.49%。可以看到,在行业内光是资产规模位于50亿资金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资金所占比例就接近总体的一半,并且私募基金增量资金不断注入。结合Wind的数据,在2019年中,整个私募基金行业将近一半的资产其实仅被整个行业中0.87%的管理人管理着,人数占比连行业总人数的1%都不到,可见私募基金行业资产管理的高集中度。
现如今,私募基金走向了一条充满机遇的发展道路。在资产新规的作用下,银行理财业务向这理财子公司的方式上转变。对于银行来说,2019年成为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元年”,有超过十家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式开始营业,设立银行的理财子公司成为了银行在资产新规下的优质选择,增量资金不断。就预计来看,在2020年将会有超过6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式开业,与私募基金公司类似,这将可能会为A股带来超过一千四百亿人民币的增量资金。
对于私募基金行业而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发展使得私募基金行业将拥有进一步的增量资金以及更完善的业务模式。在如此新机遇面前,各私募基金机构将更加积极开展业务,私募基金头部化趋势将进一步展现。
除了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使得私募基金拥有更多增量资金之外,私募基金行业与银行本身的合作模式也在向着多元化发展。
以平安银行为例,2019年9月,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就开展了私募定投的业务,多家私募基金机构成功把握机会,成为了首批的私募定投机构。在同年12月,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也不甘其后,与十家行业内顶尖的投资机构合作开展了私募定投业务,并且第一次将投资者的认购资金降低到了40万人民币,远低于原先公认的百万资金门槛,门槛的降低给增量资金带来了巨大增幅。
银行携手各大私募基金机构,合作推出的私募定投业务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投资者的投资资金门槛被降低,同时交易步骤也得到了有效简化,使得私募产品的受众人群进一步扩张开来。银行在秉持着谨慎作风的同时,也不断创新着业务模式。因此可以猜测银行将头部私募纳入到私募定投白名单还是存在较高的概率。
随着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进一步分化下,对于头部私募来说其发展机遇更为明显。但由于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将银行资产管理和保险资产管理也纳入到了其投资的范围之中,所以对与私募基金机构而言,相对的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伴随着中国金融领域的发展,还会存在外资机构对国内私募基金的竞争挑战。相比于国内的私募基金业务,外资私募发布的产品种类更为多样一些,例如多元资产、基金中的基金等多种投资产品,这也是外资私募吸引增量资金的原因。对于本土的私募基金领域来说,未来还需要在投资策略、产品业务、运作模式上继续进步,从而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应对来自于外资私募基金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