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告急,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生娃了?

2021-02-03 由 发布 阅读(1190)

自2016年二胎政策实行后,当年出现了2000年以来的峰值1786万,之后却连年下滑。2017年下降至1725万,2018年断崖式下降至1523万,2019年继续下降至1465万,随着2020年各省市数据不断公布,不少省市出生人口同比下降20%~30%。

1612346162654149.png

(图1:我国出生人口统计)

 

影响出生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生育意愿。那么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又有哪些?

生育的前提条件是结婚,然而结婚率连年下降,离婚率却逐年攀升。离婚率为什么加速上升,咱们暂且按下不表,结婚率取决于适婚人群基数和结婚意愿。

1612346138316523.png

(图2:我国结婚率和离婚率趋势)

 

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介于25~26岁间,故与出生人口滞后26年。由上图可以看到,上世纪80年代是生育高峰,而从90年代起,我国出生人口有个大幅下降的过程,这是历史原因(请自行脑补)造成的。随着80后90后的瓜熟蒂落,这波“结婚红利”也走到了尽头,2014年以来结婚率开始回落,并有延续的趋势。

人口性别比例失衡也让结婚变得困难,根据2019年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我国0-29岁人口性别比(男/女)均大于1,尤其是10-14和15-19岁2个年龄段,男性比女性各多出19%和18.4%,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直接影响未来5-15年的结婚率。即便通过相邻年龄段异性对冲性别失衡,也难以改善,毕竟5-9岁和20-24岁的男女性别失衡现象同样严重。不是不想结婚,而是没有对象,在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下,一边是催婚的父母,一边是恨嫁的子女。

1612346114944755.png

(图3:2019年我国分年龄段人口性别比)

 

生育意愿方面,近些年的适婚人群初婚年龄普遍后移,直接导致平均生育年龄的后移。“生得起养不起”在一二线城市尤其突出,高房价和高育儿成本让适龄人群纠结是否多积累几年再要孩子。以2019年为例,北京居民的房贷收入比5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4%;上海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29.1岁,高于全国的25-26岁等等。

1612346089801412.png

(图4:我国妇女生育平均年龄后移)

 

为什么适龄人群的结婚意愿下降了?独生子女一代,一方面很多人意识独立生活却不能自理,另一方面自小生活优渥容忍度低,不像父母一代能屈就和包容。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发达,每日受到家庭狗血新闻的熏陶,让适龄人群产生了恐婚心理。如果婚姻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又何苦牺牲自由、诗和远方。

为什么适龄人群不愿意生育了?除了之前提到的育儿成本高之外,独生子女夫妇家庭结构呈现“四二一”,养老负担挤压生育意愿。同时,现今生育更多是情感需求,也更注重子女的生活品质,而非上世纪的功利性需求。此外,婚后选择丁克的家庭也与日俱增,尤其在一、二线城市。不孕不育人群比例也随着熬夜、久坐、环境等因素攀升。

出生人口的下降会影响未来的经济增长,人口的年龄结构也会影响消费增速。其中,房价的快速增长降低了适婚人群的结婚意愿和生育意愿,而生育率的下降又会在远期因需求下降进而对房价形成压力。连带地产的后周期行业,如家具、家电、建筑等增速也会回落。汽车例外,有新旧能源转换的需求存在。其他行业,如母婴、玩具等行业的衰弱则是直接反映在近期。而医药、医疗、养老等行业则受益于老龄化社会。

1612346040373498.png

(图5:地产与家电、家具、建材等行业有相关性)

 

能否解决出生人口下降的问题将直接影响中国的未来,是全面放开生育,还是连离婚都要限号,亦或是提高生育福利,保障女性就业,甚至是打压学区房,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每一个都是值得有关部门拿出996的精神来攻克的社会问题,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