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媒报道,有八成以上的国民希望奥运会可以终止或者延期,那么到底是谁?又是基于什么样的权利?使得奥运能够强行举办呢?
奥运经济史
回顾历史,奥运并不总带来经济效益,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损失12亿美元,要知道,当年我国的外汇储备才5.8亿美元。随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更是亏损了90亿美元。直至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才逐渐实现盈亏平衡,走向良性发展。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投资340亿美元,盈利10亿美元。而经济效益最好的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赚了19亿美元。
日本的执念
日本是个老龄化的社会,1/3的人口年龄超过65岁。掌控日本国家权力的政治精英平均年龄更大,普遍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头。
众所周知,日本的阶级固化非常严重,年轻政客也多半是老政客的儿孙女婿。所以老头子们一发话,年轻一辈只能乖乖遵从。而1964年东京奥运会,在老政客们的青春中留了无法磨灭的民族自豪感。而后昭和时代也是日本经济腾飞的起点,有他们美好的回忆,所以对办奥运会有满腔的好感,甚至把奥运当作拯救经济的灵丹妙药。因此日本当局才会无视时代差异和民众意愿,置国民于疫情的危险中,强行举办奥运会。
人一老就容易偏执,这就导致了两个致命结果:第一,老政客拒绝接受新鲜事物,而且总是喜欢用他们年轻时的经验来套用当下;第二,老政客大多老奸巨猾,只愿随波逐流沾好处,不愿出头改革担责任。毕竟奥运一旦停办,是肉眼可见的经济损失。
奥运若停办有多大损失?
首先我们整理下奥运的商业模式。国际奥委会选定东京奥运会为2020年开办城市后,东京这边会成立一个由东京都和日本奥委会组成的主办单位,由其负责奥运的所有准备工作。而国际奥委会日常运作的经费来源,主要是靠卖赛事转播权以及赞助商赞助费,在奥委会过往的报告书中可以看到,2006年到2013年的总收入是57亿美金,其中逾七成是靠赛事转播权,近两成是赞助商贡献。虽然国际奥委会给人一种靠权力躺赚的印象,但事实奥委会的收入有九成以上是拿去支援各种国际体育组织以及各地奥委会等。
据统计,本次东京奥运会主办单位预付7210亿日元,东京都再预付7020亿日元,日本中央政府则预付2210亿日元,最后加起来,日本总共是投入了1兆6440亿日元的经费来筹备奥运会,可谓是举国之力办奥运了。
那如果东京奥运终止举办,那么国际奥委会主办单位,东京都还有日本中央政府,前期投入的经费要如何收回呢?
正常举行的话,国际奥委会不仅可以得到售卖转播权的收入,也能拿到赞助费收入,如果有额外利润的话,东京都同样可以拿到部分利润来平衡财政支出,日本政府也是。
而若是空场举办的话,国际奥委会仍能获得转播权收入及赞助收入。而主办单位在正常举行时能够拿到的诸如门票费、周边等间接收入都会落空,因此产生的赤字,同样也是东京都还有中央政府去承担了。
假若停办,首先国际奥委会会失去转播权收入和赞助商的收入,但这块收入他们早就买好保险了,所以国际奥委会虽然不会赚,可也不会赔。相比之下,主办单位就惨了,除了要依照契约把国际奥委会提供的运营资金全部返还外,各种预计收入也全都会灰飞烟灭,必然会背负巨额赤字。
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数据报告显示:正常举办的话,总体经济效果大概是1兆8000多亿日元;如果是空场举行的话,也有1兆6000多亿元;但如果完全终止的话,这笔巨款就会直接变成赤字。对于日本政府来说,也许这就是奥运会必须举行的考量。
但事实上,在奥运到底要不要照常开办的这件事情上,国际奥委会拥有绝对的决定权。基本上主办单位东京都等等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属于任奥委会摆布的状态。从国际奥委会的角度来看,举办或是不举办其损失都不会差太多。那为什么国际奥委会还是这么执着于疫情背景下举办奥运会呢?
奥运品牌价值
历史悠久的奥运大会,因为单纯的被日本国内舆论反对而终止,对奥委会来说,不仅严重损害奥运的品牌形象,也有失奥委会的信用。奥运的价值除了经济效应以外,从品牌价值来看,也是奥运拼搏精神与文化的传递,彰显了奥委会在体育领域的绝对权威。如若在舆论压力下轻易妥协,往后奥运的品牌权益可能就只能联想到商业经济了吧。
当然,奥运会一旦取消,受伤害最大的还是运动员。对很多运动员来说,就意味着直接退役,之前的刻苦训练将付诸东流。有人说可以等下一届奥运会,但多数运动员已经错过了身体的最佳时期,而运动生涯又有多少个4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