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年青人的日常与未来

2020-07-21 由 发布 阅读(952)

中美教育,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教育方式的不同,是基于两国的历史、文化、国情等多方面的结果。

比如,美国高中没有早读,放学后没有作业,每周放假两天。中国高中生则是早上6点起床,晚上学习到10点半甚至更晚,周末也被各种补习占据,少有休息时间。有些人会说,中国学生读书都读傻了,将来在社会上是没有未来的,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且认为自己就是受害者。

最近豆瓣上出现了一个叫做“985废物引进计划”的小组,简称“985five”。从今年5月创建到现在,不足2个月的时间就吸引了7.6万名校高材生聚集于此,他们在这里分享了各式各样被社会“吊打”的经历。

比如,有人说自己中专肄业的堂姐月薪税后1.7万,活得光鲜亮丽,而自己苦读数十年,本硕都是985,但却对自己的专业不擅长也不热爱,毕业之后也不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感到十分迷茫,甚至有些害怕毕业季的到来。还有的人当年高考时是本市的高考状元,可是本硕7年毕业之后,却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做着月薪7000的工作,没钱没对象,更没有未来。而他当年的同桌,一个高考失利的孩子,当时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却在7年之内成为了几家大酒店的老板,家财万贯,孩子也会打酱油了。他现在都不好意思去参加同学聚会,因为曾经自身的光环,身份位置的骤变,也因为想保住那一份自尊。

如果能在踏入社会之后,时时刻刻感觉到痛苦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有这种感觉,往往意味着你还没有屈服,还没有向社会低头,你还在追求卓越,还在主动给自己施加压力。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肯思考人生、肯主动给自己施加压力的人只占总人口的2%,剩下98%的人大多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过日子。

较为典型的就是美国的青年群体。比如这次新冠疫情,目前美国仍然是疫情的震中,可很多美国年轻人居然举办起了感染新冠病毒的派对,谁先感染谁就能获得奖金。尽管美国的权威专家已经大声疾呼不要去参加,可是年轻人根本不管,甚至以反抗权威为荣耀,仅仅因为这代表了自由。很多更过分的美国年轻人甚至在推特上制作表情包,诅咒老年人赶紧得新冠肺炎死掉。甚至有美国青年这样评论:感谢新冠,我早就受够了这群老家伙们。

疫情期间,在家无聊的中国青年各施才艺,逗大家一乐。美国青年则不同,他们玩“朝自己泼开水挑战”,脑补一下都觉得非常疼,怎么下得去手呢?还有很多人玩起了“车顶冲浪挑战赛”,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上享受冲浪的快感,结果死亡和受伤不计其数。有的人甚至为了爽这一次瘫痪几十年,但他们依然玩得不亦乐乎,仿佛生命对于他们的意义,就在于当下这一刻很刺激,以后怎么样他们不管。

相比于同一阶段的中国青年,美国青年难道就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感到焦虑吗?他们就不担心自己不学无术,将来大学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吗?可能还真的不会。在美国,接受精英教育的年轻人只是少数,连1%的人口占比都不到。99%的美国年轻人从小就是接受快乐教育长大的,他们从小学到的知识就是要及时享乐,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朝是与非。只有享乐,才能忘记现实有多么不如意。

中国的青年大多都是接受精英教育长大的,会时刻思考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前途在哪里?当理想和现实不符的时候,痛苦的感觉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自救,去充实自己。比如,每天会坚持看书、背单词、反省。比如开辟新战场,用直播学习的方式互相鼓励、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等。“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这是一群见过太阳的人,所以相信总有一天他们能够照亮这个世界。把优秀的人的自嘲当成真的,是平庸的人最爱犯的错误。所以,中国的青年和美国的青年,哪一个群体更值得拥有未来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那些自称“985废物”的青年们其实一点儿也不废,他们只是遇到了一个坎儿,一个从学校迈向社会的坎儿。他们还没有熟悉这种模式,一旦熟悉了,按照学霸从小各方面比别人都优秀的属性,他们的成长速度可能是别人的很多倍,甚至遇到伯乐与机会能够一飞冲天。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比如那些互联网成功的大佬们,哪一位不是当年本校的学霸,至少也是某一科的学霸。

至于美国那些追求自由的青年们,他们所谓的自由无非就是标新立异,其本质目的还是想让别人知道他们有多么的厉害,有多么的不同。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惜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这种追求自由的方式是极其病态的。而且他们获得的那种快乐也是短暂的,快乐之后就是漫长的空虚、寂寞、冷。

因此,中国five们眼前的黑并不是真正的黑,美国青年们当下的快乐也并不是真正的快乐,这两个群体在未来是要分别接手这两个国家的未来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