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抵制,新疆棉花有多刚?

2021-03-26 由 发布 阅读(1281)

3月24日 H&M集团宣布抵制新疆棉花引众怒。官媒点名,外交谴责;明星纷纷解约;电商全网下架;高德、百度地图查无此店;美团、大众点评也无法检索门店。

新疆棉的产量、品质和性价比

2018年数据显示,中国仅新疆地区棉花产量就达到了511.5万吨,约占全球棉产量22.4%,远超美国的16.3%。

南疆棉跑量,品质相对居中,但不乏一些精品小产区。在东疆和北疆地区,平坦的地方不是特别多,只能多走精品小量。棉花产业方面,全产业链覆盖,包括棉花品种的育种、种植、采摘、纺成纱线、织成面料、做成衣服。

中国拥有领跑全球的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收割技术,一台采棉机效率超过500个劳动力,而且采净率能达到93%。直接导致新疆棉花无论成本还是品质都稳定可控,同等价格上品质最优,同等品质上价格最好,性价比毋容置疑。

带头抵制新疆棉花的BCI

那么,这BCI(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是干什么的呢?划圈子、拉人头、出指标、定价格,所谓“公信力”,实际就是各个财团以及财团背后的国家利益。所以,新疆棉花又好又便宜,却无视BCI的游戏规则,按西方资本主义的那套逻辑来说便是,你可以好,但得带我们一起玩……赤裸裸的强盗逻辑。

BCI禁止采购新疆棉,导致非新疆棉的采购价格暴涨,制造成本大幅提高,然而零售价格跟很多环节挂钩,不是能立马抬价的,这些抵制新疆棉的服装品牌只能忍痛让利,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欧美瑰宝历史——棉花黑奴

我们看看这次又找了啥借口呢?奴役、强制、胁迫……因为西方国家只能想到这些,毕竟棉花黑奴的历史根深蒂固,人类想象不出从来没见过的东西,否则他们可能也会选……烤馕。

这段黑历史是怎样的呢?随着美洲大陆的开发,以及轧棉机的出现,棉花种植取代了薅羊毛,资本造就了黑奴三角贸易。400年间,约有1200万从非洲运到美洲的奴隶,保守估计有150万人死在路途中。黑奴像牲畜一样挨着鞭子干活,采摘、去籽、打包、装船,最后送到纺织厂加工成为欧美白人身上的体面衣物。而种棉花的土地是哪来的?是对印第安人系统性的屠杀抢来的。因此,在欧美的语境概念中,一说到纺织业,潜意识就想到暴力驱赶,一说到棉花,想到的就是血汗劳动和奴隶制。这不,你是怎样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是怎样的。

那实际情况呢?首先,新疆棉花耕种收的机械化水平在2010年便达到了69.37%,2020年机械化水平超过了90%。只是新疆棉花南北地区水平有所差异,北疆机械化程度最高,超过95%,南疆有一定差距,需要人工采摘,但也是应季性劳作,4~5月播种,9~11月收割,搭乘国家“赴疆摘棉”专列统一前往种植基地。收割成本2元/公斤,人均每日收益400元,满打满算一个月有万把块收入,还包吃包住包接送,这3个月收入比很多大城市打拼的农民工一年赚得还多,毕竟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所以,每到丰收期全国各省农民工蜂拥而至,直到富士康在跳楼事件后大幅加薪才分流了一些。所以,强制劳动……简直可笑。

印第安人,只有圈养起来,美国主流社会才会安心;美国黑人,只有拉拢一帮打击一帮,把他们死死按在低教育低收入高犯罪的阶层上,美国主流社会才会安心。西方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56个民族,可以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中,只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丛林法则。

西方为什么抵制新疆棉花

改革开放伊始,新疆棉花的种植面积只占中国国内种植面积的3%,而现在新疆棉花的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87.3%。棉花产业,也成了新疆农村经济的支柱和特色优势产业。尤其在南疆,棉花的种植面积占到了当地农业面积的60%,南疆的少数民族农民,不论是否棉农,抑或是丰收季帮忙的,棉花占到收入的30%到50%。2019年数据显示,新疆一半以上的农民,也就是700多万人,从事棉花生产,其中,少数民族占了7成。所以棉花已不再是单纯意义的农作物,而是牵连着将近500万少数民族农民的生计。这棉花的稳定,对边疆稳定的意义,那就不言而喻了,所以说,这是打的什么坏主意?

印度偷鸡不成蚀把米

美国的算盘人尽皆知,而在疫情期间,印度也小动作不断,满世界的跑关系,鼓励在华工厂搬迁到印度,毕竟纺织服装业是印度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大产业。

但实力不行就是不行,原料方面,印度虽然棉花播种面积全球第一,但是单位产量一直垫底仅20公斤每亩,比41公斤每亩的全球平均产量差了一半多,而中国则数倍于全球平均亩产量。工艺方面,印度机械化程度拉胯,至今仍大量使用纯手工作坊。再看中国,纺织业全球第一,从业人数5年内减少了367万人,总资产却增加了4047亿元,已经从劳动密集型往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型了。

百亿订单从印度回流中国,而中国眼睛都不眨的全部吞下,依靠的就是强大的原料供应能力,这背后,新疆的棉花功不可没。直接导致印度国内的纺织工人大量失业,损失岗位近千万个。从去年5月份开始,中国面料及纺织原材料订单增长超100%;服装行业订单同比增长200%以上。

此次事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民族服装品牌伺机崛起,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