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架构创新演进促进金融业数字化敏捷建设

2023-02-20 由 发布 阅读(347)

技术架构创新演进是推动金融业数字化敏捷建设的核心驱动力。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对高效、便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因此,金融机构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技术架构,以提升其数字化敏捷建设能力。

在金融业数字化敏捷建设中,技术架构的创新演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分布式架构:分布式架构可以将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分散到不同的节点上,从而实现高可用性和高可扩展性。这种架构可以有效减少单点故障和应用程序崩溃的风险。

  • 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应用程序划分为小型、独立的服务单元,每个服务单元都可以单独部署和管理的技术架构。这种架构可以使得应用程序更加灵活,并且易于维护和扩展。

  • 云原生架构:云原生架构是一种将应用程序运行在云计算平台上的技术架构,它可以使得应用程序更加容易部署和管理,同时也可以使得应用程序更加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识别和预测客户行为和风险,从而提升金融业的风控水平和效率。

  •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去中心化存储和交易,从而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安全和透明的交易环境。

1、不断发展分布式技术,加强金融信息体系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目前,我国金融业IT改革工作已经步入深水区,IT基础设施改造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而分散化则是各个金融组织IT改造的焦点。

首先,通过分散技术,帮助各大银行逐渐完成对上层和底层软件和底层软件的逐渐替换。当前,我国信创企业已基本拥有了建立独立的IT体系结构的能力,而分散化的信息技术将大大减少对单个网络的软件和设备的依赖,从而帮助金融企业完成对应用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云平台、操作系统和服务器等的全面替换。而分散技术则可以帮助国产企业从硬件到软件,从底层到应用,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生态系统。同时,将分散的技术运用到金融信息系统中,可以提高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在现有体系结构中,系统的高可用依赖于高可靠性的硬件,而在现有体系结构中,系统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单点失效自修复功能,能够提高系统的可用度。使用分布式架构的基础设施,可以从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多层次对其进行安全加固,具体内容有:链路和数据加密、身份识别、访问控制、数字签名、入侵检测、系统加固、审计跟踪等,从而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2、金融领域的低编码技术加快了其发展速度,大大减少了商业发展的障碍

“小代码”作为一种高效的应用开发方式,使得软件的设计成为一个抽象的、自动的、可视的、大规模的、快速的、持续的、不断优化的软件。当前,由于受到了应用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较长的软件应用开发周期和不断缺乏的高技术人员的制约,低代码技术已经逐渐变成了在金融领域应用开发的一种主要方式。近年来,我国有不少的证券公司,如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广发证券,华泰证券,以及其他一些证券公司纷纷引进了这一交易系统。首先,它使商业的发展和实施的逻辑更加简化,它可以对财务场景中的组件进行封装、数据共享、模型复用和接口整合,从而使每一个系统之间都可以进行相互连接,这样就可以在一个非常繁杂且不断变化的财务场景中,大大地减少了对开发者的要求,从而提升了商业的实际应用效果;另外,呈现的方式更加的亲切,使用“所看到即所得”的、图像化的、语义化的、低编码的发展方式,使用技术和业务都可以明白的公共语言,从而减少了在需求和技术间交流的费用。在金融机构向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寻求业务与技术的平衡点。

3、基于混沌的财务持续经营技术

随着金融业务环境的日趋复杂和业务稳定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利用混沌工程技术可以将各种故障引入到分布的系统中,从而使其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地处理,从而提高其高可用性。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云平台已逐渐成为其提供的重要的应用领域,通过对其进行错误信息的灌输,可以全面检验其在各种错误情况下的容错、监测和恢复等方面的可靠性。二是对该分散体系的恢复能力进行检验。单一的功能瓶颈造成了金融服务的逐步分散,随着物理结点的增多,不稳定的因子会被带入到更多的环境中,利用混乱工程学的方法将各种失效信息嵌入到这些信息中,以保证当某些结点发生失效时,系统依然能够向外界提供金融服务。三是对软件的自我修复性能进行测试。在实际的使用层次上,利用混乱工程学方法向软件中植入错误,测试软件是否能够在不被使用者感知到的情况下进行自我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