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细分领域:消费金融

2020-02-03 由 发布 阅读(755)

向各社会阶级的消费者群体提供小额消费贷款的一种现代金融业服务模式,被称为"金融科技+消费"金融。金融科技消费金融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紧密地结合,将电子化、网络化等技术应用到了传统的消费金融经营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金融科技促进了现代互联网和消费金融的迅猛发展,为我国金融科技市场带来新的发展和活力。

一、金融科技消费金融的行业格局:市场监管日趋收紧,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增速减慢;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中风控和流量占主导

1、金融科技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快速增长,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导致金融科技消费金融行业的各项增速降低。

2015年,国务院第一次召开的常务会议,决定了把我国的消费金融企业和公司在中国的试点范围拓宽到整个全国范围,加强了消费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带来拉动效应。大量互联网创业企业和巨头也都开始进入消费金融,金融科技消费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加速扩充。2015年,我国金融科技和消费金融整体市场放贷规模突破千亿,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546%。到2018年时,我国金融科技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已经是2015年的82倍,达到了9.8万亿。随着金融科技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的爆发式增长,过度消费、过度授信等问题开始出现,并困扰着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2017年4月,银监会印发《指导意见》内容称,要重点防控互联网金融的各项风险,对校园贷、现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要治理好。由于各项监管政策的推出,金融科技消费金融行业整体进入整顿洗牌期,规模增速降低,2018年比2017年增速同比降低了86%。

2、金融科技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能力是风控和流量

由于金融科技消费金融的飞速发展,很多风险违规操作随之发生,政府为了减少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风险,从而严格加强监管政策。虽然政策已经收紧,但是央行信贷数据显示,逾期信贷依然呈上升趋势,金融科技消费金融行业的逾期风险依然存在。2020年3月底,信用卡统计数据显示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是918.75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7%。金融科技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风险防范管理是最应当受到重视的问题之一。随着政策监管的不断加强,消费金融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整个互金行业的获客成本也显现出了上升的趋势。金融科技消费金融的用户注册成本从2016年的20元左右涨到了2019年的100元左右。获新成本变高的市场情况下,挖掘和保持存量用户成为了机构保持稳健增长的重要手段,流量也就成为了金融科技消费金融战场抢占先机的利器。

二、金融科技应用于消费金融::在传统的金融加大了监管力度情况下的投资更为合理性,金融科技助力了风控和监管的全流程精细化治理

1、理性消费在消费金融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中逐渐回归,资本需求多集中于头部,长尾效应更加明显。

2019年8月15日为止,消费金融相关项目被数据库收录过1327个。当中种子轮到A轮融资的贡献最大,占了22%;A论以上到上市为准的融资占了10.3%,总共占比32.3%。还有很多项目未融资,凸显出长尾效应。因此可以看出,消费者在政策严格监管的情况下,投资资金更多趋于向头部项目汇集。随着金融科技消费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将风险管理作为了企业的关键环节,并且通过大数据、AI等更加先进的技术对客户数据进行精细化的运营和管理。金融科技为信贷的全流程提供智能风控和精准营销,为消费金融全程赋能。

2、为了在贷前识别出欺诈或者违约用户,在贷前构建用户信用风险识别模型。

随着大数据和AI技术的日趋成熟,消费金融机构借助人脸识别等技术在信贷审核之前的环节,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央行征信、芝麻信用等用户的个人信用状况进行整理、分析,建立出用户的精准画像和用户分群,全面进行风险识别,重点关注评价还款意愿与还款能力,从而快速获取更多的优质用户。

3、对用户的交易数据进行网络跟踪,有效防范金融科技消费金融欺诈。

金融机构通过AI算法,信贷审核的中间环节在对异常的交易行为进行智能识别,通过大数据设置黑名单用户,有效的增强反欺诈的风险防范能力。京东金融的天盾风险防范系统应用了AI算法,对用户账户进行风险分析预测,评估用户的各项信息安全等级,对恶意用户进行反欺诈,有效的控制了欺诈风险,使恶意欺诈分子的作案成本不断提高。

4、贷后管理形成智能化催收,有效提升了老用户的复贷率。

金融科技消费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和AI算法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提出精准营销的解决方案,创建完善的用户画像,提高了老客户的复贷率最终降低获客成本。AI的出现,帮助了信贷之后催收环节催收体系的打造,例如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人工催收的压力和成本,大大地提高了催收效率和回款率。

三、金融科技消费金融的展望:风控和流量都各自的优势,多元化主体将促使多层次竞争格局形成

当今市场上的金融科技型消费金融业务大概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主要指的是一个以商业银行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消费金融企业;第二种方式是获得银监会许可并且具备消费金融合法经营执照的中国消费金融企业;第三个就是凭借其他电商平台等非持牌的消费金融机构。这三种机构的风控和流量都有各自的优势,多元化主体将促使多层次竞争格局形成。

1、风控与存量客户的优势并存

商业银行占据主导地位依然未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经过很多年的累积和更新,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和非常严格的标准。银行由于风控把控的很严谨,在政府政策收紧的时候依然可以把握好自身发展的力度与节奏,不被严监管政策所影响。商业银行具有存量客户多的优势,达到获客成本极低的效果。2019年数据显示,工商银行拥有六大行中的手机银行用户数量最高,为3.61亿,可见潜在着巨大的贷款群体。因为大型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优势极其明显,用户的资质也非常优秀,一旦银行推出高额低息的消费贷款,就会激发存量用户的转化率,所以金融科技消费金融的市场主导地位依然会被商业银行继续占据。

2、获客能力受到风控收紧出现明显影响

金融科技消费金融企业业绩出现明显的额两极分化。金融科技消费金融企业的授信客户门槛与商业银行相比较低,消费客户都处于中低收入,所以对风险的容忍度高一些,随着用户群体的不断下沉,用户的覆盖面相对广泛。近年来,各项监管政策不断加强,消费金融公司也不断加强风险防控与合规发展,影响到了一些客户的探索空间。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的业绩数据显示,前三名企业的净利润综合占比大于所有企业净利润总和的50%,表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今后在监管收紧趋势不变的情况下,金融科技消费金融行业的业绩还会继续呈现两极分化的形式。

3、流量优势与优秀的风控潜力推动消费金融发展

电商平台飞速发展,极具发展潜力。电商平台天生具有流量优势,平台自身拥有海量用户,如果把平台的原有用户转化为金融科技消费金融的用户,极具天然优势。电商平台还利用大数据和AI对系统存量用户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对用户的消费行为跟踪,进行完美的风险识别与智能预警。电商平台与金融科技消费金融业务融合度很高,展现了两者的完美契合。伴随着电商平台的飞速发展,流量优势风与优秀的风控潜力将会继续推动金融科技消费金融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