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2020-04-07 由 发布 阅读(1740)

       随着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已经逐渐适应了金融数字化趋势,并主动通过发展金融科技平台和技术助力自身发展。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践行网络化和数字化金融服务模式,实现了经营理念的变革。平安金融科技作为业界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之一,其发展历程与启示值得分享。

从保险到金融科技

       创立之初,平安原本主要从事保险行业,甚至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少数保险公司之一。从保险行业到综合金融,再到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平安在科技创新和战略方面走过了不平凡的路程:

       2001年-2012年发展保险、投资和银行为支撑的综合金融服务,同时将IT技术引入数据分析、人力资源、财务分析、综合服务等领域,强化IT系统在公司内部的作用;2012-2016年积极布局互联网金融,成立了陆金所、平安好医生、平安好车、平安好房、平安金融科技等提供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的公司,同时不断适应监管要求,以提供便利、安全的金融与社会生活服务;2016年至今,陆金所等平安旗下金融科技公司纷纷获得数轮融资,估值上升,同时积极拓展金融科技与医疗融合服务,九大金融科技平台在经济整体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均获得盈利。

       回顾平安的发展历程,金融科技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当前与未来一段时间的业务核心。未来,平安金融科技将拓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的产品化渠道,服务传统金融、房产投资、医疗保健、汽车服务、智慧城市等主要应用领域。人工智能方面已成功实现400多个项目落地,大数据系统覆盖了金融服务、保险、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区块链已拥有4万多个节点,云计算近年来也获得了超100家机构客户的青睐。2010年以来,平安在金融科技领域已持续投入约600亿元,以助推相关技术研发和落地项目。此外,截至2018年底共有26.4%的平安员工从事金融科技相关业务,其中具有核心技能的科研人员超1000人。目前,平安已在全球设立了25家金融科技研究实验室,已成为金融科技领域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

金融科技: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

       传统金融机构在发展金融科技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科技应该作为实现发展的工具,还是战略核心?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对金融科技的认识问题,长远来看,金融科技必然会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带来深刻变革。

       从历史上看,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银行的商业模式,使银行业从封建的借贷模式转型为适应资本主义商业发展的新模式,由此诞生了近代银行的雏形。信息技术革命以来,银行业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借助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实现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改革,以满足不断扩展的全球化、数字化金融服务趋势。此外,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业等传统金融领域带来了不小冲击,移动互联网已深度介入消费、借贷、投资等个人金融领域,并大有向机构和企业金融领域进军的趋势。

      从经济学角度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基本要素即资本、土地、技术,过去200年间全球经济已完成由土地向资本拉动的历史性转变,资本目前仍然占据经济领域的核心地位,但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技术已经后来居上,未来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此,代表集中化资本的银行必然会受到科技的冲击。短期而言,不断涌现的在线金融服务已经占领了不少原先由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把控的领域,如线上消费、贷款、投资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人的金融需求。

       因此,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必须利用科技的力量,实现自身的转型。金融科技不仅应成为实现转型的手段,也应成为未来银行业的业务核心之一。在发展金融科技领域的过程中,自主研发已成为不少传统金融机构的选择。平安大力投入金融科技建设,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主动布局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未来战略。

金融科技团队:用技术换财富

       传统金融机构布局金融科技领域必然会遇到另一个问题:如何消解并转化传统业务部门的人力资本存量?当下在传统金融机构内部尚存在规模庞大的从事传统业务的员工,如何精简这一部分员工并将部分员工培养为金融科技团队的核心成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能否实现转型的关键。

       根据美国学者罗杰斯的创新扩散曲线,一项新技术获得社会认可和接受往往会经历少数极客认同、早期使用者认可、早期大众推广、全面推广和向极端保守者的推广。这表明绝大多数人接纳并习惯新技术需要一个过程,而不同特征的人对于新技术接纳的耗时也不同。因此,在银行内部也存在这样的分化情况:一部分技术专家对新技术较为敏感,往往是银行内部的技术创新团队成员,一般而言这部分群体所占比例约为2.5%;一部分高层和中层干部乐见科技创新成果,往往是新技术的最先使用者,这部分群体所占比例约为10%;大部分细分业务领域的员工属于新技术的广泛使用者,即在新技术全面推广过程中能利用该技术进行业务拓展和创新,这部分群体占比约为60%;20%的员工属于较为保守群体,和新技术没有直接联系,如行政、后勤等人员;约6%的员工是新技术的管制者,主要由合规、审计、风控等部门员工组成。

       由此可见,银行内部的新技术拓展和接纳大致上呈现厚尾分布,因此开发金融科技应将重点放在前沿科技研发人员和对新技术较敏感的员工,进而通过多种手段实现内部拓展。平安就将科技创新KPI专门赋予公司内部约10万科技人员,通过聚焦式人力资源策略实现用技术换财富。自上而下的战略不仅能快速实现科技创新,也能较好利用现有资源,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流量。

组织形式如何选择?

       目前在传统金融机构拓展金融科技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内部团队和外部子公司两种,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这两种组织形式十分必要。比较互联网科技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发现:纯粹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一般采用高周转、轻资产模式,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占比较低,无形资产、投资、商誉占比较高,但传统金融机构往往注重资产规模,周转率较低;互联网科技企业重视现金流,通过流量创造价值,而传统金融机构追求净利润,力图通过稳健经营降低风险;互联网科技企业中合伙制居多,符合轻量化原则,传统金融机构则基本采用雇佣制;互联网科技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利润点,传统金融机构则以科技研发作为费用点。

       由此可见,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自身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架构决定了在内部设立科技业务部门并不明智,只有设立跳出传统框架的子公司才能实现金融科技发展。2012年开始,平安就采用子公司模式布局金融科技业务,实现了金融科技和传统业务齐头并进。

启示与建议

       平安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史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        传统金融机构应贯彻顶层设计,落实长期战略。一些银行将金融科技视为简单工具,寻求 “弯道超车” ,结果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投入了大量资金却没有获得收益。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应废弃短期目标。将金融科技视为长期战略的核心,推动优质项目落地。
  •        不忘初心,培育核心技术赋能金融服务。传统金融机构归根到底不同于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具有这些企业永远无法获得的优势,因此需要在培育核心技术的同时专注于现有的金融服务链条,沉下心专注研发,以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金融服务质量为最终目标。
  •        强化人力资本建设,重视人才培养。按照前述的创新扩散理论,传统金融机构应重点培养拥有核心技术的研发人员,搭建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的金融科技专业团队,支撑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