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多负面影响,对金融行业也造成了一定冲击。在投资、消费和外贸均出现萎缩的当下,部分企业借疫情之名出现“恶意逃废债”的现象,利用国家和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扶持的政策,拒绝还款。一些金融科技平台经受考验,在积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同时与监管机构密切配合,进一步规范了金融市场秩序。
当前,全国生产性行业尚未全面复工,消费仍在艰难复苏中,且面临着巨大的境外疫情输入压力,复工复产任重道远。餐饮、娱乐、住房、教育培训等行业首当其冲,一些地方的企业甚至已经出现欠薪、裁员、濒临倒闭等现象,急需金融系统提供支持。在实体经济和消费行业均出现困难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从金融扶持、资金融通、劳动力供应、税收减免等方面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不少金融科技企业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企业提供疫情之下改善经营、恢复生产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延长还款期限、减免手续费等手段减轻企业负担。
然而,一些企业借助政策和金融科技平台的扶持举措,逃避还款、趁火打劫,影响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营秩序,已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有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借款人恶意逃废债、逾期不还等情况,已经拖累了不少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甚至导致一些金融科技平台无以为继。一些企业通过投诉等方式,迫使金融科技平台接受其无理要求,线下催收也难以达到效果。
面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监管部门多次表示,将结合社会信用体系、个人征信体系等对此类行为开展严打。大部分金融科技平台已对接央行征信系统,将涉嫌恶意逃废债等行为的个人和企业及时上报给监管部门。金融科技平台自身也加强了服务过程中的监管,包括更加审慎确定服务对象,强化风控系统,加强贷款全流程管理,适当调整高风险客户的信用额度等。如蚂蚁金服推出了短期借贷和芝麻信用评估相结合的政策,如借贷逾期不还或恶意逃债,将影响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严重的将被永久禁止在该平台使用金融服务。
有专家表示,我国金融信用体系应加强法制化建设,增加违法成本,加快完善个人和企业破产制度。同时加快数字化建设,提升数据验证、电子签章、电子合同等互联网证据的公信力,利用互联网提升个人财产查询和保全执行力度,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监管领域的作用。此外,在当前特殊时期也可出台相关细化政策,让延期还款落到实处,尽量帮助遇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