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国私人理财市场

2016-08-07 由 发布 阅读(930)

根据国内某调查机构的数据,2015年,我国私人理财的总资产在40万亿-50万亿人民币之间。其中,银行私人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最大,达到23.5%,信托、基金、保险、券商的私人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6.30%、12.60%、12.36%、11.89%。截止2015年底,互联网的私人理财业务规模已经达到2万亿人民币。

根据凯捷资管(Capgemini)和加拿大皇家银行(RBC)的数据,截止2014年底中国的高净值人士的总资产达到4.5万亿美元。其中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家增速最快。以下是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集团的分析师Gordon Orr对中国私人理财行业的展望与分析。

以往中国的投资者的理财方式就是银行存款。2015年经过股票市场一系列的波动之后,投资者开始寻求投资渠道的多元化,纷纷投向了私人理财顾问的怀抱,由此私人理财的市场迅速增长。私人理财机构的挑战不在于找不到顾客,而是在于机构不能向投资者提供安全可信的私人理财产品。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找到一个信得过的私人理财顾问远比一股脑地投资佣金最贵的私人理财产品来的可靠。

理财机构正在积极应对这些变化。一些大型理财机构已经开始向投资者提供在线私人理财服务。在线借贷正成为资产管理的业务分支,随着行业不断规范,在线贷款机构也开始需要提供共有基金发行许可证。未来降息的可能性持续存在,这将会是投资普通债券基金的好时机,普通债权基金很容易在网上进行买卖。如果散户投资者认为未来人民币的下行趋势将持续加大,那么他们很有可能投资国外公司的非人民币基金。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发生什么,中国投资者都不会再向以前一样把存钱视为唯一的理财方式。

今年初,随着完全控股投资管理业务以及外资控股经济业务的政策落地,国外基金经理和股票经纪人在中国的投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得益于中国量大互联网巨头进军货币市场,大批优秀投资顾问兴起以及公众对网购的接受度提高,阻碍众多基金发展的历史分配问题也得以解决。

当然,还没有采取行动的金融机构不必灰心,因为中国投资者普遍存在“朝秦暮楚”的心里。一旦投资的私人理财产品蒙受损失,他们很可能不在进行投资。另外,中国投资者普遍没有为投资决策承担责任的意识,所以外国的基金经理们最好做好准备,以应对投资者将私人理财产品收益不及预期的怒火撒到私人理财顾问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