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爆炸”最初是科幻小说《三体》中的用语,本意上主要指一个文明原本很长时间才能实现的科学技术在极短时间内以爆炸形式迅速发展的现象。
但是”技术爆炸”并不仅仅只存在于小说里。事实上,中国自改革开放来的飞速发展都是通过”技术爆炸”带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实现一个文明高速的发展。
那么”技术爆炸”是怎样发生的?金融科技是否有”技术爆炸”呢?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曾提出过”内生经济增长理论”。2018年,罗默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原因便是以”技术爆炸”抗衡经济周期下增长乏力的概念提出。
罗默认为,某些特定的技术突破也许是随机出现的,但是技术全面的增加是与我们所付出的资源成比例的,有了一定量的投入,”技术爆炸”成为可能,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金融科技”技术爆炸”也不例外。金融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的门类,它对信息技术非常的敏感。可以讲在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的信息技术的提升,都带来一次大的金融的跳跃,无一例外。
回看金融的历史了解金融科技的前景。金融始终是一部金融+科技的发展史。倘若设置一个坐标轴,横纵是金融维度,纵轴是科技维度。如下图所示,它们的发展是成正比例上升的。
不管是早起的电报的出现,抑或是之后的信汇变成了电汇,互联网的出现产生了全新的一代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的出现,正在发展出一些更新的金融的形态和模式。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金融上的”技术爆炸”。
现如今金融科技这个词非常的流行,金融科技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金融科技,它的本质内涵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组信息技术成熟,这样一组信息的技术在同时跟金融场景发生交互,从而在解决金融场景当中的效率问题以及信息发现不充分的问题,所以金融科技的基础是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网络。而金融科技的组成是一组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甚至于包括VR、AR等技术。
金融科技所带来的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过去传统金融传统持牌机构内在的一部分功能正在迅速的外化成社会的一些功能。例如原本支付是银行的三个核心功能之一。但是现如今,以扫码支付为代表的社会第三方的支付几乎成为了社会支付的最核心的基础设施。金融科技所带来的变化是信息的更充分交互,使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入到信息加工中来,从而将揭示出更多的信息,使得信息、数据和信用的传递成为一种可能。
所以最本质上金融科技就是信息金融,金融科技代表了信息金融的最新的发展趋势。
那么为什么市场会出现资产荒、资金荒的矛盾?严格意义上看的是三个不对称导致的。
第一个不对称,即信息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钱在找好的项目、好的项目在找钱,两者见不了面。
第二个,是金融技术的不对称。原因则是因为技术能力、技术手段的不具备,或者有好的技术却没有被充分地运用。
第三个,就是信用评级的不对称。我们到今天,信用评级的模式仍然是中心化的。这个模式是在信息技术发展不充分、不对称的情况下的一种最优模式。
但是当信息技术现如今发展的越来越充分了,完全可能会产生一种更多元化、多节点化、多主体参与的信用评级模式,从而解决单一的中心化的评级机构所无法解决的上千万、上亿的融资主体的信用评级的问题。
所以,金融科技是解决融资难的钥匙。金融科技把好信息、好资产、好资金链接起来,提升了优秀资产的鉴别能力、信息提取能力、数据加工能力、信用组合能力。
未来,金融科技会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因此可以预料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巨大,好的人才成为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竞争优势。而金融科技结构逐渐的优化,使得对金融科技人才的专业性、综合性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现如今,我国一线城市及相关企业便发布了关于发布发展规划,培养金融科技人才。以北京市为例,提出了《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规划中提出通过建立金融科技研究基地及金融科技院系,培养金融科技优秀人才。深圳市也于2018年为首批金融科技青年人才培训基地授牌。可以预料,金融科技的前景充满光明,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建设也将走向体系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