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务数字化服务渠道与模式创新

2023-03-20 由 发布 阅读(450)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业务的信息数字化正逐渐成为众多公司和机构的主要业务模式。金融业务的数字化可以使金融服务的品质得到改善,顾客的感受得到改善,同时也降低了金融业务的服务成本。

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了对银行业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金融业务模式。这里有一些常用的财务数字服务通道:

  • 网上服务:网上服务是利用网络和手机通讯技术,为顾客进行网上咨询,预约,购买等服务。网上服务以其高效、方便、灵活等优点而逐渐受到广大公司及机构的青睐。

  • APP应用:APP应用是由用户利用移动通讯技术,为用户所设计的一种手机应用。APP的使用能够为用户带来多种服务,包括信息查询、预约服务、支付和结算等。

  • O2O业务:O2O业务是将顾客所需要的多种业务,包括网上和网上两个部分。O2O业务能够为顾客提供更为全面和贴心的服务,比如网上预约,网上付款,网上配送等等。

  • VR/AR技术:VR/AR技术能够给用户带来更为真实、逼真的服务感受。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使顾客对该公司的商品及服务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升顾客的使用感受。

  • “云”业务:“云”业务是为用户提供的数据存储、分析和处理等多种业务。云计算能够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减少公司的运行费用。

网点实景化,数字化改造加速了企业的业务效率

在金融服务线上化和数字化的趋势下,传统的银行机构正承受着巨大的改革和发展的挑战。根据银保监会的统计,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全国范围内的商业银行一共有1664家停止了经营。银行机构继续进行结构优化,继续朝着情景化、数字方向发展。一是新的网点设置反映了对新的融资环境的支撑。通过重新构建传统的传统零售银行的经营模式,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将其服务融入不同的商业环境,从而完成零售银行的“情景”转换。比如,建行在取消了一些原有的分支机构后,又开设了一些新的分支机构,包括普惠金融,住房租赁,养老养老等。在此过程中,各大银行积极推动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以经营模式为主,以经营模式为主,以经营模式为主,以经营模式为辅。二是银行的数字改造,不断充实智慧银行的业务环境。在银行的各个方面,包括银行的平台建设,业务流程建设,自助设备的迭代,都在不断地提高着银行的使用水平。比如,不少银行在拓展“生态”的同时,还推出了社区、养老和商业超市等业务,从而完成了从“金融”到“社交”的转变。

在线渠道改革不断深入,在线使用者的活动又有了新的突破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在2021年,全国各大银行的脱柜量达到了2572.82兆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1.46%,各大银行的脱柜量达到了90.29%,而各大银行的脱柜量也达到了90.29%。一是在疫情的推动下,金融企业的在线营销已经逐渐成为其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途径。公司顾客的消费习惯和应用喜好越来越重视便利,各大银行都在大力推动公司金融业务的在线化。比如,招商银行就帮助企业在“不出家”就能完成日常结算、企业融资和外汇等各项工作,通过网上办理的各项工作已经达到了70%到80%的水平,大大提高了办理工作的速度,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二是新的在线手段帮助金融公司在个体客户方面进行在线业务的在线转化。最近几年,各大金融机构的在线使用者的活动有了显著的增长,一些移动银行APP的月活使用者突破了一亿。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还在大力推进新的线上工具,以此来提高客户的服务质量和市场的销售效率。比如,多家银行在5G信息应用平台上进行了试验,并将其与业务系统进行了匹配,从而实现了住房、教育、旅游、医疗等金融场景的扩展。一些银行可以用3D虚拟数字员工来实现品牌宣传、客户服务、业务办理、金融理财等多种功能,这样既可以节省资金,又可以为客户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

金融技术帮助银行实现对顾客的理解,对顾客的管理与业务进行革新

在当前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上限的情况下,对“库存”的管理就成了金融机构对“库存”的关注焦点,而金融科技则是给这些“库存”带来新的价值。一方面,通过金融技术,可以帮助各大银行建立起大量的客户标记信息,从而实现对客户的准确描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客户的基本数据、交易数据、行为数据等各个方面的数据,以标签化、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了一个从宏到微的三维的客户肖像,对客户做了全面的“数据化”的刻画,帮助银行更加了解客户。同时,各大银行也在不断地利用金融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个性化业务。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用户标签属性、用户特征变量和产品匹配等数据,实现对用户当下“痛点”和长远的商业和风险的准确预测,为用户实现功能展示、广告投放、信息推送、产品推荐、融合生态和风险防控等多方面的“千人千面”理财服务,实现“千人千面”理财产品的个性化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