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网络助力金融业数字服务增效扩能

2023-02-13 由 发布 阅读(792)

一、有序推动金融数据中心向绿色低碳转变,提高金融数据服务的效率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五部委于在2021年发布《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数据中心能源利用率达到1.5以上,各金融机构积极实行安全、高效、绿色数据算力网络,大幅提升数据中心的运作效率。

一方面,冷板型液冷技术、热再生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将进一步提高金融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随着液冷技术的迅速发展,系统的可靠性不断提高,在高密度、大规模、高散热的金融业中有着显著的优势。例如,头部金融机构在数据中心建立了一个创新实验室,采用了冷板式的液冷式服务器,采用了冷板式的冷板,采用了离子水冷却技术,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能耗30%,增加了系统的配置能力,增加了系统的配置密度。同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将三维模型与数据中心的三维模型相结合,提高了金融绿色数据中心的智能化运营能力。比如中国农行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了预报维修模式,对实际系统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对维修时间进行了预测,减少了计划外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建立了制冷设备、控制设备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在不同操作方式下的经济性、经济性等进行了分析。

二、多种接入模式持续融合,为数字金融搭建“高速公路”

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往往需要通过客户的账户进行交易和资金往来,但对金融系统的安全来说,数据安全至关重要的。在金融机构运营过程中,银行系统通常采用物理隔离、网络隔离和物理隔离相结合的三层数据保护技术,以确保业务系统的安全性。随着云架构技术的发展及安全标准的升级,物理网络边界将被打破,数据和物理设备(如服务器、存储和数据库)之间实现了物理层安全保护,这将进一步提高金融行业数据中心的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我国金融业数字化变革也在不断加速。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与传统社会生产方式改变为数字化革命带来新技术、新业态等带来新机遇。

在各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网络基础设施是算力网络的“高速公路”,近年来,它在国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大。金融是基础通讯网络的重要使用者,其数字化转型得益于此。

一是以固网融合为基础,为金融行业提供支撑。“双千兆”是以“千兆光网”、“5 G”为代表的,它为固移网络的快速接入提供了条件。截止到2022年,全国已有94.8%的光纤用户,开通了超过185万个5 G基站。“双千兆”固流业务的整合,使各金融机构有了更多的选择,相互补充,从而提高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光网是目前各大金融机构的主要数据传输渠道,但随着5 G的发展,各大银行纷纷将5 G技术引入到光网的补充渠道中,以确保业务的连续性。二是通过宽、窄相结合的物联网络,实现对金融终端的统一访问和管理。5 G为高带宽、低延迟的设备接入,超过750,000个NB-IoT基站,能够覆盖大部分窄带终端,并形成了宽窄一体化的移动互联网系统,供应链金融、动产融资、远程保险勘察、租赁物管理等金融场景实现统一接入与管理。平安在2022年3月份的业务范围内

在移动物联网的支撑下,超过1200万台的物联网终端设备被接入,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超过3700亿元的资金。

三、加快计算网融合技术,加快新的金融业务场景落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对于算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数据中心数量已达751个。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占比分别为42.1%、31.2%、23.9%。

随着算力网络的快速发展,算力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随着金融行业的业务创新发展,客户对于金融服务效率和体验度有了更高要求,金融行业对于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金融行业对计算能力多元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计算网络的服务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更加灵活、灵活、随需的计算网络服务。算力网络以计算能力为核心,利用新型的智能网络,感知计算能力的分布结构,将用户的工作分配到最适合的位置,从而更好地满足金融领域的低延迟和高可靠的服务需求。

一方面,通过计算网络技术,实现云、边、端的有效整合,帮助新的金融场景迅速落地。比如银行搭建云边缘协作系统,实现云端、边缘和终端之间的资源与数据协同,应用开发仅需要关注业务需求的实现,而随着未来业务场景的不断拓展和丰富,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动态扩充计算能力,使应用程序快速更新,并能为客户提供快速定制的服务。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快速、智能化地连接多个数据中心,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计算网络集成主要采用算力感知、计算力测量、计算力调度、计算力编排等核心技术,以提高计算能力的传输速度。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动态地选择和转换算力设施之间的互联方案,实现多个数据中心的智能连接,以及算力服务的实时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