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产业政策环境与伦理治理

2022-12-01 由 发布 阅读(530)

近2年,针对金融科技产业的政策频出,预示着金融科技行业逐渐步入正轨。在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优化下,金融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延续。

银保监会密集发布金融科技相关的政策法规,涉及商业银行网贷管理、银行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保险业互联网人身险、证券基金业信息技术等等,同时还有一批行业标准,涉及金融大数据、条码支付互联互通、金融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算法应用、金融网络安全和web应用、金融业数据能力建设等等,可谓既高频又直击重点。

我们来看央行印发的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里面写到:我国金融科技正式步入了“积厚成势”新阶段。正是如此,经过5年的探索开拓和市场的优胜劣汰,我国金融科技产业已经从昔日的野蛮生长转向精益求精,四梁八柱已初具规模,法规、标准、人才也不断健全,形成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首先便是金融科技法制体系的建设,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几年,金融科技法律法规不断实践,不断优化,快速补齐了制度短板和缺位,特别是金融科技安全层面,主管部门和地方规范向全国人大立法看齐。其次,金融科技的各个重点领域的标准得以完善,标准化工作加速普及,起到提纲签领的作用。《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即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金融信息基础设施、金融网络安全、金融数据要素等重点方向得到了指引,并在ISO、ITU等国际标准下,研究并形成第三方支付服务、金融分布式账本、数字货币等引领国际的标准规范。第三是金融科技人才虹吸效应,产学研联动构成阶梯式人才框架,北、上、广、深、苏、杭等地纷纷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产业,在政策加持的情况下,产业生态茁壮发展,向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形成辐射,形成了以区域为单位的人才高地,各地高校加强企校合作,陆续开设金融科技专业,培养大量金融科技后继人才。

在金融科技产业大力发展的同时,伦理治理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课题。金融科技应用不断落地的同时,算法歧视、隐私侵犯、过度采集数据、挪用资金等伦理问题也暴露无遗,损害了消费者权益,甚至带来系统金融风险,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至此,金融科技伦理治理被提上日程,政策导向为行业设定底线和经营理念,以不断完善和规范从业人员和机构的业务水平。“十四五”规划纲领和金融科技三年规划中都有提到,健全科技伦理体系,以2022年来看,央行金融科技委员会也是把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作为核心要点。而地方性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也相继落实,开展实践,研究业务,落实执行,为辖区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服务商提供明确且有效的伦理治理的标准、指南和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