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第二次试水直播带货,3小时成交额突破3个亿,刷爆各路媒体。直播带货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消费者打掏腰包呢?接下来就来讲讲直播带货这门生意。
2019年的“双十一”,直播带货女王薇娅创造了27亿成交量的记录,而口红一哥李佳琦也在一年之内直播了389场。在新网红经济的爆发中,直播带货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而一场疫情将直播带货推向了高潮。
在线下业务停滞的情况下,直播带货成为了人们居家购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帮助缓解了一些地区商品滞销的压力,更是成为了许多公司活下去的救命稻草。
在直播红利的驱动下,不少明星、CEO、官员走进了直播间,甚至还有虚拟偶像。作为疫情中最受影响的行业之一,旅游业将直播带货视为自救良方。携程董事会主席梁建章亲自出镜,直播一小时,销售额突破千万大关。光靠企业自身努力还远远不够,地方官员也纷纷走进直播间。武汉官员直播4小时,帮助企业卖出了7万份周黑鸭和2万多份热干面。四川一位县长带货卖出近2万斤桔橙。短短一年的时间,直播带货野蛮生长、无往不利。去年总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预计几年内将接近万亿。
直播带货在外人看来,是高效的新零售风口,在平台看来,是接替秀场打赏模式的新时代。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背后的隐患,粉丝把网红当真爱,网红却把粉丝当“韭菜”。面对万亿市场的红利诱惑,有人动起了歪心思。直播带货其实就是“直播+电商”,核心三要素是流量、商品和策划。流量是直播带货的根本,一些平台唯流量论,甚至让一些污点艺人、争议人物成为主播,用污点行为和不良声誉吸引眼球,博取流量。
有了流量接下来是选商品,到底是怎么选的呢?一般来说,选品的标准并不是看商品究竟有多好,而是根据“钱”来选。大多数直播带货需要付“坑位费”和”佣金”。“佣金”不用解释大家就都很明白。而“坑位费”简单来说,就是每次直播带货的名额有限,你需要花钱买名额。坑位费少则几万块,多则几十万。有些主播在赚了坑位费后,还动起了其他的歪心思。他们先是让人大量拍下商品,提高销量,获取不菲的佣金。然后再大批的退货,有时退货率能够高达50%。既要付“坑位费”,又要付佣金,利润低的商品根本无力承担直播带货的费用,反倒给了许多三无产品机会。再加上一些主播夸大甚至虚假宣传,一些劣质商品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爆款。近四成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问题,不少人在购物后发现上当受骗却退货、维权无门。我们不否认直播带货在疫情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不应该忽视一次次直播翻车的闹剧。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直播平台主播都需要严格规范,不然恐怕直播带货难逃风口短命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