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未复苏,A股凭什么上涨?

2020-07-10 由 发布 阅读(1350)

最近A股暴涨至3400点之上,坊间各路股神指点江山。有人大声疾呼:这是外资涌入,我们还没有进入牛市。想想2015年的惨烈,大家千万不要上当!而有的人纷纷在朋友圈和微博,晒出自己账户每天进账5位数的截图,并高喊:这一波还没有结束,大家抓紧上车!

其实,外资大量涌入,今年年初就已经开始了。我们通过看国债回报率就可以看出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的信心。从今年2月份开始,新华网陆续报道外资涌入A股的新闻,从侧面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

不仅是外资涌入,还有其他的原因也促使了股票大涨。比如,货币政策,俗称“放水”。那么,为什么没看到经济全力复苏的迹象,却突然就大牛市了呢?

首先,股票是永远先行于经济的。意思是,只要大家的期望值够高,经济再差,股票也可以腾飞。之前美国股票大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7月3日 ,财新传媒和Markit联合公布,中国2020年6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8.4,是十年以来的最高值。任何一个经济想要复苏,都要从采购开始。从采购到消费端肯定是有一定的滞后,所以消费层面看不到经济复苏的迹象,但是投资人却已纷纷开始下注的原因了。

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采取了货币宽松政策,现在已经不是经济基本面引领股票走势的时代了,而是资本市场带动经济的时代。信贷市场变得友好,大家更愿意做生意。同样,股票赚的越多,即使还没套现,赚钱效应也会让消费者更愿意去花钱,达到刺激经济的效果。所以经济和股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因果线性关系了。

接下来,讲讲外资涌入现象。很多人把金融理解为割韭菜,吃人血馒头不眨眼。其实,金融是把双刃剑。虽然我国有很多科技企业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了巨头,但是我国的金融体系和业务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比较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滞后,是由于早期的金融市场对外不开放,没有外来的冲击,所以效率不高。从历史上看,大部分的经济危机和汇率波动,都和外资流动有很大关系,开放金融市场就意味着更大的国际金融风险。

对于早期发展不成熟的国家来说,不开放金融市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开放金融市场是未来国家战略很重要的一步棋。原因有两点:

第一,美元作为各国的外汇储备主要货币,近几年一直在放水,给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近年来美国一直把美元武器化、政治化,通过经济制裁,使一些企业或国家无法进行美元交易,导致彻底瘫痪。美国不仅针对中国,现在针对欧洲国家也采取这种措施,使其失去美元融资渠道,这引起了很多国家的不满的。中国能做的就是尽量和其他的国家合作,在国际交易中提高人民币结算比例,这将成为近几年的一个发展趋势,所以逐渐开放金融市场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

第二,中国在金融改革的路上曾经走过一些弯路,比如,P2P,其实早期的愿景是好的,希望用民众的闲钱去刺激经济发展。但是这方面确实失败了,因为普通民众永远是跟风的,他们不知道该投什么,不该投什么。所以想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大幅刺激经济,只能靠引进嗅觉敏锐的外资。

最后,分析一下国家战略层面。中国现在面临两个很大的挑战:

第一,劳动力成本在不断攀升。虽然我们的生活品质整体在提高,但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已远超亚洲其他国家,比墨西哥高40%,是越南的2倍。依赖廉价出口的经济结构很快就要行不通了,这是近几年很多外商在华的工厂关闭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中国企业主也开始把工厂搬到劳动力比较便宜的国家去了,比如菲律宾、越南,所以中国的产品绝对不能再走便宜的路线了。

第二,中国的人口结构比例和老龄化成为巨大的挑战。未来5年,1/4以上的中国人口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年轻人蛮力和996是撑不起来整个社会经济的。,唯一解决方法就是要大力发展科技。未来最优化的企业可能只有30到40个人,可以创造上亿的经济价值,靠的一定是科技。虽然在消费者端(to C端),很多都被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占领了,但是对于企业端(to B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海尔(Haier)。和很多科技企业一样,海尔开发的奥莱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帮助很多企业实现跨领域、跨行业的智能数字化转型。

总言之,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如果有人连科技革命是什么都搞不清楚,看到牛市就盲目买茅台搞投机的话,建议还是少碰股票更好。未来的趋势很多人都可以看的很明白,但这和能不能在股票里赚钱是两码事。最近有数据显示,配资炒股(借钱拉高杠杆炒股)的交易量在一天之内涨了360亿元人民币。所以,祝已经入市的股民大赚,没入市的人可以专注自己该做的事情。投机的这碗饭本来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吃的,毕竟十年股神、一年破产的故事也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