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规模增长对市场的影响

2020-12-10 由 发布 阅读(587)

按照1万亿元的规模计算,量化投资交易一般是全仓操作,买进多少就卖出多少。每天仓位的成交率在20%左右,成交额为2000亿元,这样的量化投资规模对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这也是私募人士形成的共识,目前的量化投资交易规模在市场总的交易量中并没有占到很大的比例。

近期,在震荡的结构性行情中,发行火热,量化投资开始逐渐展现他的强大收益能力和吸金效应。很多行业内部的人员都清楚,量化投资规模扩大能够提高市场成交量,提供市场流动性。其实对于量化投资来说,市场活跃度越高,也就同样使得量化交易更加活跃,量化投资规模自然就不断变大。A股已经连续二十几天成交量破万亿,各路资金源源不断涌入,可以判断不久的将来量化投资规模仍将扩大。有具体研究部门数据统计,直到2021年6月底,量化投资规模已经突破10340亿元,因诺资产、黑翼资产、千象资产、世纪前沿资产等为也成为新晋百亿级量化私募。

那么为何量化投资规模发展如火如荼呢?在业内人士看来,首先就是量化投资产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战略能力,稳定量化投资基金规模有利于基金管理者在投资策略和基金规模之间找到更合适的平衡点。其次是限制可以避免由于资金洪流而稀释投资回报。

然后最近的量化投资规模增大和显著的吸金能力,引发了市场对近期股市高交易量来源的推测。“A股50%交易量都由量化投资贡献”这样的观点横空出世,占据了市场的主流。著名的西部利得指数增强基金经理则认为50%的数值明显高估了,量化投资交易市场的生态圈,规模扩大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市场的良性交易秩序,保持和而不同的理念。也有很多私募人士直言,目前规模上百亿元的量化投资的换手率已经下降很多了,不大可能再有很大的交易量。这样关于量化投资的“规模魔咒”的讨论浮现出来是有迹可循的,所谓“规模魔咒”,就是量化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只能维持在一定规模内;超过一定规模后,策略赚取超额收益能力显著下降。

量化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基于策略模型构建股票组合,也就是量化选股。一方面是按照设定的规则程序化交易,即量化交易。在量化投资策略模型构建方面,常用的“两大板斧”是:统计套利模型和多因子模型。由于容量有限,肉少狼多,量化投资常用的策略已经越来越“内卷”。每天万亿的成交量里面,量化投资交易规模已经占到4000亿。如果遇到行情不好成交量萎缩,中高频交易的量化投资规模容量更是难以突破。说白了就是:你想买,没人卖;你想卖,没人买。

随着中国股市变得更加活跃,越来越多的聪明人进入市场,量化投资规模的上限将越来越高。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头部量化机构筹集资金的规模迅速扩大,人才储备、战略没有跟上量化投资资金规模的扩张,所以还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