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听歌了么?

2018-07-30 由 发布 阅读(870)

还记得很久以前流传过一个“吃饭睡觉打豆豆”的笑话。如今很多人也过着“吃饭睡觉听音乐”的生活。大众把听音乐当做闲适的生活方式,却未曾想到如今的音乐行业发展已经非常迅猛快速了。

曾有人将音乐比作心灵归宿,这就不难看出音乐的需求性。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在线音乐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音乐用户规模达到5.8亿人,增长率达到18%。随着互联网发展和用户对手机的依赖,预计2018年在线音乐用户规模将达到6.7亿人。

前不久,作为国内音乐巨头的腾讯音乐被报道拟上市。其作为腾讯的分支产业,尤其是16年腾讯旗下的QQ音乐与中国音乐集团(CMC)合并一举势如破竹,力压其他音乐品牌。目前腾讯音乐估值在290亿至310亿美元之间,不置可否成为中国音乐市场的领头羊。

那么现在的音乐行业都在做些什么呢?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线上音乐越来越受大众欢迎。在这用以下几种场常见方式辅以说明。

1)数字专辑。

指没有实体CD,通过授权网站下载正版音乐的形式。许多粉丝无暇去演唱会现场,又觉得实体专辑太贵,这在他们心中便成为一种经济实惠又聊表心意的追星方式。除了方便用户,制作方和明星也能快速收回成本,可谓双赢。比如鹿晗首张mini数字专辑《Reloaded I》一经发行,不到一年销量已突破300万张,销售额达1500万。算下来一张数字专辑的价格也就是个位数,但总收入却不比一场演唱会低。线上营销额巨大,一部分还是归功于互联网。

2)大数据统计分析。

这方面做的最成功的当属网易云音乐。从性格分析到独家定制的个人听歌榜,网易云音乐一次次地让“云粉”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归属感。用户并不在意可靠程度,但他们总是倾向于去分享自己。运营商正是抓住了用户的心理需求,不费吹灰之力取得宣传效果。

3)互动性。

不知何时,音乐不再是歌手的专属。越来越多喜爱音乐的人通过写歌,翻唱,演奏等展现方式收获了一批自己的粉丝。更有“听歌必看评论”“根据歌单找对象”的言论出现。各平台为了拉近距离感,各显神通。

随着音乐产业上下游服务提供商之间的联动不断加强,音乐平台也在努力向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更多的布局和延伸。

其实,线下活动辅助线上平台运营,而后者早已经为前者铺好红毯。

如何借助自身的用户资源,运用数据合理分析用户画像,并将他们转化为自己的线下消费者将会是线上音乐平台接下来更加看重的业务发展方向。

还是以流量小生鹿晗为例。当年发行迷你专辑时,酷狗音乐宣传:当专辑销售每达到一个销量节点时就会解锁一个福利。比如达成白金唱片,酷狗开屏贺报投放 3 天;达到殿堂级白金唱片,解锁鹿晗主题高铁专列车身外贴广告……线下福利的推波助澜,造就了线上高盈利。看似大手笔的线下福利,其成本费用早就在线上运营中实现。

继续谈回到线上互动和数据效果。某音乐平台对线下活动的构思,其灵感来源于歌单。通过歌单,音乐平台可以获得不同类型音乐受众的详细构成数据,便于平台识别区分普通用户和忠实粉丝,从而通过主办相关演出活动等成为连接艺人与其核心粉丝的最佳桥梁。由此可见,运营商每一步都如博弈。圈外人看不透的局面,他们早已在心中算下万种可能。

在众多音乐商业变现渠道中,除了多年前就有的音乐节、演唱会、近几年兴起的livehouse也深受欢迎。除此以外,许多音乐平台与网游,动漫,二次元等其他文化产业联合举办的活动效果明显。而最近QQ音乐和故宫联合举办了一场音乐创新大赛。当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接轨,势必会引发许多人的关注与参与。

音乐很多时候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所产生的效应。作为文化产业的“万精油”,它所连接和宣扬的内容直接导致存活还是消亡。少一些PGtwo、PGthree,多一些《经典咏流传》,这年头听众又不傻,唱的黑还是白他们自有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