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生鲜平台

2020-02-25 由 发布 阅读(901)

凌晨时分,随着一声激动的“耶”!有人欢呼终于在生鲜平台上抢到了菜。为了能抢到菜,定好了闹钟,在线蹲守抢菜,这样的场面同样发生在千家万户。这一切源于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长时间的居家隔离,让出门买菜成了奢求。很多人选择线上买菜,于是原本在去年屡受打击的生鲜平台似乎迎来新的生机。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疫情下的生鲜平台。

2003年的非典捧红了淘宝等电商平台,此次新冠肺炎似乎让生鲜电商重焕生机。事实上,生鲜电商已经快8岁了。但由于过度依赖促销和补贴,在2016年,大批小公司早早出局,而京东、美团、苏宁、盒马等大品牌也逐渐偃旗息鼓。在3个月前生鲜平台再遭重创,呆萝卜、易果生鲜、吉及鲜等大批企业裁员、关仓乃至倒闭破产。数据则更为直观,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在资本的较量中,生鲜电商平台大多都已落败退场。但疫情期间暴涨的线上买菜需求,让沉寂许久的生鲜电商焕发生机。

疫情期间由于出行限制,大量过去习惯于去超市、菜市场买菜的消费者,转战线上,生鲜电商订单飙升。数据显示,每日生鲜、苏宁、叮咚买菜、盒马等生鲜平台订单量均增长数倍。除了数据上的提升,此次疫情还帮生鲜电商解决了困扰已久的大问题。时至今日,线上消费只占生鲜总消费的7%。没有线上消费习惯,企业就只能持续烧钱补贴,获客成本居高不下。而此疫情在催生出新用户的同时,也在培养人们线上购买生鲜食材的习惯。

稳定的供应链渠道和高质量的配送运力,是生鲜线上的核心竞争力。目前生鲜赛道的消费者认知,已经被简化为两个要素。第一是鲜,第二是快。鲜需要供应链的功力,快则需要物流配送等后端能力。只有将二者做到极致,菜能够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站稳脚跟。

然而在北京,不少平台都需要提前一天预定或者定时秒杀,一旦错过时机,蔬菜就一售而空。如果需要送货上门,则更是难上加难。一线城市尚且如此,二三线城市的情况就更糟了。许多平台上的蔬菜一直断货,甚至关闭了当地的许多站点,或暂停了送货上门服务。如果不能快速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近期新增的用户终将流失,存活下来的仍是寡头。

与其说此次特殊时期是一场机遇,不如说是一道分水岭。短暂的繁荣过后,能撑下来的都将是被市场认可的产品。订单暴涨的情况只是昙花一现。当用户数和订单量回落,如何将这段期间新增的用户留住,以及培养更多高频次消费用户,才是这些平台需要思考的问题。